少妇装睡让我滑了进去,亚洲欧美国产毛片在线,色天使久久综合网天天,一本大道熟女人妻中文字幕在线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guī)速遞

  • 最高人民法院刑四庭負責人就虛假訴訟刑事案件司法解釋答記者問

    Law-lib.com  2018-9-27 6:57:27  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


          為依法懲治虛假訴訟犯罪活動, 2018年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732次會議、2018年6月13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三屆檢察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分別通過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虛假訴訟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自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刑四庭負責人就《解釋》涉及的主要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請介紹《解釋》的出臺背景和起草經過?
      答:近年來,隨著人民群眾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的不斷增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fā)生民事糾紛后,選擇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通過法律途徑保護權利、定紛止爭,成為解決民事糾紛、維護自身權益的重要途徑。 為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行使訴權,人民法院自2015年5月起全面實行立案登記制改革。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各級人民法院受理的民商事案件數(shù)量大幅增長。與此同時,部分個人和單位出于種種目的,故意捏造事實向人民法院提起虛假民事訴訟,意圖騙取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文書,牟取不正當利益。此類行為不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同時也擾亂了正常的訴訟秩序,損害了司法權威。在極少數(shù)民商事案件中,司法工作人員和當事人惡意串通,共同實施虛假訴訟違法犯罪行為,以達到幫助他人逃避合法債務、非法確認馳名商標、規(guī)避商品房或機動車限購政策等不正當目的,造成了惡劣影響。
      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加大對虛假訴訟的懲治力度。實踐中,虛假訴訟違法犯罪行為方式復雜多樣,需要運用民事、刑事等多種手段進行綜合懲治。2012年修訂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和第一百一十三條規(guī)定:“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企圖通過訴訟、調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請求,并根據(jù)情節(jié)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被執(zhí)行人與他人惡意串通,通過訴訟、仲裁、調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jù)情節(jié)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鄙鲜鰲l款針對虛假訴訟犯罪行為的定罪處罰設置了指引性規(guī)定,但是,當時的刑法條文中尚無相應的虛假訴訟罪名。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增設了虛假訴訟罪,刑法第三百零七條之一第一款規(guī)定:“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第二款至第四款還對單位犯罪、數(shù)罪競合的處理和司法工作人員犯該罪的處罰原則等作出了規(guī)定。但是,由于缺乏明確具體的認定標準,司法機關運用刑罰武器懲罰虛假訴訟犯罪人仍然存在一定困難,迫切需要出臺配套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經過深入調研和廣泛征求意見,結合司法工作實際,制定了本《解釋》!督忉尅返某雠_,對于依法懲治虛假訴訟犯罪活動,維護司法秩序,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問:《解釋》起草過程中有哪些基本原則和總體考慮?
      答:《解釋》起草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和考慮:
      第一,嚴格遵循罪刑法定原則。根據(jù)刑法規(guī)定,法律明文規(guī)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guī)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解釋》屬于對刑法條文含義和適用標準的具體闡釋,不能超出刑法的規(guī)定范圍,對虛假訴訟犯罪行為的界定和確定的定罪量刑標準等內容,必須以刑法的規(guī)定為依據(jù)。另外,實踐中虛假訴訟違法犯罪行為呈現(xiàn)多發(fā)態(tài)勢,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均有發(fā)生。但是,根據(jù)刑法規(guī)定,虛假訴訟犯罪行為表現(xiàn)為“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即虛假訴訟罪僅適用于民事訴訟領域。對于實踐中出現(xiàn)的以捏造的事實提起行政訴訟的行為,不能以虛假訴訟罪定罪處刑。
      第二、依法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訴權。訴權是人民群眾享有的在其權益受到侵犯或者與他人發(fā)生爭執(zhí)時,依法提起訴訟,請求人民法院給予訴訟救濟的權利,是法律賦予當事人的一項基本權利。依法懲治虛假訴訟犯罪行為,不能侵害人民群眾依法享有的訴權,否則就偏離了刑事立法的初衷。為依法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訴權,《解釋》起草過程中著重解決了以下三個方面問題:首先,明確定罪量刑標準,對于什么是虛假訴訟犯罪行為、什么情況下可以認定為虛假訴訟罪,給予人民群眾以明確的行為預期和規(guī)范指引。其次,明確規(guī)制對象,確定適當?shù)奶幜P范圍,將刑法規(guī)定的虛假訴訟罪限定為“無中生有型”捏造事實行為。再次,注意與民事訴訟法相關規(guī)定的銜接,將定罪標準確定為立案后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開庭審理或者作出裁判文書等程序節(jié)點,確保對大部分虛假訴訟違法行為通過罰款、司法拘留等民事訴訟強制措施予以處罰,只有達到定罪標準的才判處刑罰,形成民事處罰和刑事懲罰手段的層次遞進關系,防止刑事打擊面過廣。
      第三,立足司法實際,突出打擊重點!督忉尅窂乃痉▽嶋H出發(fā),立足于重點打擊嚴重危害訴訟秩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虛假訴訟犯罪行為,對實踐中常見多發(fā)、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六種典型的虛假訴訟犯罪行為作出了列舉式規(guī)定,并設置了兜底性條款。另外,針對實踐中爭議較大的民事執(zhí)行程序是否屬于虛假訴訟罪中的“民事訴訟”,《解釋》也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
      第四,堅持寬嚴相濟原則。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不僅是立法政策,也是司法政策,要求區(qū)別對待不同犯罪,做到該寬則寬,當嚴則嚴,寬嚴相濟,罰當其罪。2016年11月“兩高三部”《關于在部分地區(qū)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的辦法》對于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認罪認罰從寬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督忉尅访鞔_,對于實施了虛假訴訟犯罪行為但未達到情節(jié)嚴重標準的犯罪人,如果系初犯,在民事訴訟過程中自愿具結悔過,接受人民法院處理決定,積極退贓、退賠的,可以認定為犯罪情節(jié)輕微,不起訴或者免予刑事處罰;確有必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從寬處罰。另一方面,考慮到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與他人串通實施虛假訴訟犯罪行為的嚴重危害性,《解釋》同時規(guī)定,對其中的司法工作人員,不適用上述認罪認罰從寬的規(guī)定。
      問:《解釋》對刑法規(guī)定的虛假訴訟犯罪行為是如何界定的?
      答:如何界定刑法規(guī)定的虛假訴訟犯罪行為,即如何理解刑法規(guī)定的虛假訴訟罪的罪狀“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是《解釋》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之一。《解釋》明確,單方或者與他人惡意串通,采取偽造證據(jù)、虛假陳述等手段,捏造民事法律關系,虛構民事糾紛,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屬于刑法規(guī)定的虛假訴訟犯罪行為。對此,實踐中需要注意把握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虛假訴訟犯罪僅限于“無中生有型”行為,即憑空捏造根本不存在的民事法律關系和因該民事法律關系產生民事糾紛的情形。如果存在真實的民事法律關系,行為人采取偽造證據(jù)等手段篡改案件事實,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不能認定為虛假訴訟罪,構成犯罪的,可以以偽造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罪或者妨害作證罪等罪名追究其刑事責任。捏造事實即可以是積極行為,也可以是特定形式的消極行為。行為人隱瞞他人已經全部清償債務的事實,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對方履行債務的,也可以構成虛假訴訟罪。
      第二,虛假訴訟犯罪行為的具體實施方式可以表現(xiàn)為“單方欺詐型”和“惡意串通型”。刑法中的虛假訴訟犯罪行為與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第一百一十三條規(guī)定的虛假訴訟行為并不完全等同,除了當事人雙方惡意串通之外,一方當事人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意圖使對方當事人敗訴,以達到非法占有對方財產等目的的,也可以構成虛假訴訟罪。
      第三,民事執(zhí)行程序屬于虛假訴訟罪中的“民事訴訟”。以捏造的事實申請人民法院進行民事執(zhí)行,同樣可能妨害司法秩序和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需要采取刑事手段予以規(guī)制。實踐中存在的向人民法院申請執(zhí)行基于捏造的事實作出的仲裁裁決、公證債權文書,或者在民事執(zhí)行過程中以捏造的事實對執(zhí)行標的提出異議、申請參與執(zhí)行財產分配,均可以構成虛假訴訟罪。
      第四,為了突出打擊重點,方便司法實踐中正確適用和準確把握虛假訴訟罪,《解釋》對實踐中常見多發(fā)的夫妻債務認定、以物抵債、公司債務、知識產權侵權和不正當競爭、企業(yè)破產、民事執(zhí)行等類型案件中捏造民事法律關系的行為作了列舉式規(guī)定,并在兜底條款中對捏造民事法律關系的行為應當如何界定作了進一步明確。這種規(guī)定方式屬于不完全列舉。從理論上講,虛假訴訟犯罪行為可能存在于幾乎所有類型的民商事案件中。實踐中,需要根據(jù)刑法和《解釋》的規(guī)定予以正確理解,準確適用。
      問:《解釋》對虛假訴訟罪的定罪量刑標準是如何規(guī)定的?
      答:根據(jù)刑法規(guī)定,妨害司法秩序和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均屬于虛假訴訟罪的成立條件,具備其一即可構成犯罪。但是,實踐中,妨害司法秩序和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難以截然分開,需要統(tǒng)籌考慮、綜合把握!督忉尅吩诳偨Y司法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明確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致使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或者開庭審理、干擾正常司法活動,或者作出裁判文書、制作財產分配方案、立案執(zhí)行仲裁裁決和公證債權文書的,應當以虛假訴訟罪定罪處罰。另外,根據(jù)主客觀相統(tǒng)一原則,確定被告人的刑事責任和決定執(zhí)行的刑罰,既要考慮行為的客觀危害性,又要考察其主觀惡性和人身危險性!督忉尅访鞔_,雖然不具備上述情形,但行為人具有虛假訴訟違法犯罪前科,或者多次實施虛假訴訟行為的,也應認定為虛假訴訟罪。明確上述定罪標準,有利于合理確定刑法的規(guī)制范圍,并與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guī)定保持協(xié)調銜接。
      根據(jù)刑法規(guī)定,虛假訴訟罪適用第二檔法定刑的條件為“情節(jié)嚴重”。從邏輯關系上講,此處的“情節(jié)嚴重”,應當同時包括妨害司法秩序情節(jié)嚴重和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情節(jié)嚴重兩種情形!督忉尅烦浞挚紤]上述兩種情況,明確規(guī)定了適用第二檔法定刑的六種具體情形?紤]到實踐中的情況千差萬別,難以作出窮盡規(guī)定,《解釋》還對定罪量刑標準設置了兜底性條款。
      問:如何確定虛假訴訟刑事案件的地域管轄?
      答: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審判更為適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其中,犯罪地包括犯罪行為發(fā)生地和犯罪結果發(fā)生地。實踐中,在多個人民法院對虛假訴訟刑事案件都有管轄權的情況下,有可能出現(xiàn)爭奪或者推諉管轄權的現(xiàn)象,還有可能出現(xiàn)虛假民事訴訟案件與刑事案件的審判法院不一致的情況,這種情況下,由于相關案件材料集中在虛假民事訴訟的審判法院,刑事案件的偵辦機關需要異地調查取證和固定案件證據(jù),辦案成本和處理難度將大大增加。更為重要的是,少數(shù)民事訴訟案件中的被告方為了避免敗訴的結果,有可能向異地司法機關報案,稱原告方存在虛假訴訟犯罪嫌疑,要求異地司法機關立案偵查,從而達到阻礙民事訴訟正常進行、避免己方敗訴的不正當目的。這種情況在實踐中時有發(fā)生,應當引起重視!督忉尅穼μ摷僭V訟刑事案件的地域管轄作了進一步明確,虛假訴訟刑事案件由虛假民事訴訟案件的受理法院所在地或者執(zhí)行法院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轄。由同地司法機關統(tǒng)一處理虛假民事訴訟案件和刑事案件,有利于案件的公正及時處理,并可以防止部分民事訴訟當事人惡意利用刑事訴訟手段干擾民事訴訟程序的正常進行。另外,在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與他人串通,共同實施虛假訴訟犯罪行為的情況下,可以實行異地管轄,由虛假民事訴訟案件的受理法院或者執(zhí)行法院以外的其他人民法院管轄。
      問:如何正確處理虛假民事訴訟案件和刑事案件的銜接問題?
      答: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發(fā)現(xiàn)虛假訴訟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應當按照管轄范圍立案偵查;任何單位和個人發(fā)現(xiàn)有虛假訴訟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司法機關報案或者舉報;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虛假訴訟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司法機關報案或者控告。另外,對于人民法院在審理民商事案件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虛假訴訟犯罪線索的應當如何處理,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和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防范和制裁虛假訴訟的指導意見》等司法解釋和規(guī)范性文件均有規(guī)定?紤]到上述規(guī)定已經比較具體明確,《解釋》對此問題未再涉及。實踐中,對于人民法院在審理民商事案件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虛假訴訟犯罪線索的,民商事案件應當如何處理以及虛假訴訟犯罪線索應當如何移送,可以依照上述司法解釋和規(guī)范性文件的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
      問:《解釋》的時間效力如何確定?
      答:《解釋》第十二條規(guī)定,本解釋自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應當明確的是,司法解釋是對審判、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作的解釋,其效力適用于作為解釋對象的法律施行期間。對于法律施行后、司法解釋實施前發(fā)生的行為,司法解釋施行后尚未處理或者正在處理的案件,依照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辦理;對于在司法解釋施行前已經辦結的案件,按照當時的法律和司法解釋,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沒有錯誤的,不再變動。虛假訴訟罪是自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增設的罪名。對于2015年11月1日之前發(fā)生的行為,不能以虛假訴訟罪定罪處罰;對于2015年11月1日之后發(fā)生的虛假訴訟犯罪行為,如果在《解釋》施行前已經辦結,且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沒有錯誤的,不再變動,如果在《解釋》施行前尚未處理或者正在處理的,應當適用《解釋》的相關規(guī)定定罪量刑。

    日期:2018-9-27 6:57:27 | 關閉 |

    Copyright © 1999-2018 杭州法圖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備10202533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5020008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