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人大常委會關于開展第七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的決議
百色市人大常委會關于開展第七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的決議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百色市人大常委會
百色市人大常委會關于開展第七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的決議
關于開展第七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的決議
(2016年9月1日百色市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九次會議通過)
法治宣傳教育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深化百色市法治建設的一項長期基礎性工作。2011年至2015年,我市法制宣傳教育第六個五年計劃順利實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法治宣傳教育在增進民族團結進步、維護社會穩(wěn)定和諧、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推進百色市法治建設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為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全面推進百色市法治建設,增強公民法律素質和法治意識,提高我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營造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助力我市經濟社會“十三五”規(guī)劃順利實施,實現我市與全國全區(qū)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從2016年至2020年在全體公民中繼續(xù)開展第七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十分必要。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開展第七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的決議》及《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開展第七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的決議》,結合我市《法治百色建設五年行動計劃(2015—2020)》,作出以下決議:
一、堅持把學習宣傳憲法放在首要位置。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行動綱領。要在全社會普遍開展憲法宣傳教育,重點學習憲法確立的我國國體、政體、基本經濟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等內容,弘揚憲法精神、樹立憲法權威。嚴格實行憲法宣誓制度,組織國家工作人員在憲法宣誓前學習憲法。組織開展“12•4”國家憲法日集中宣傳活動,教育一切組織和個人以憲法為根本活動準則,牢固樹立憲法法律至上觀念,促使憲法在社會生活各方面得到根本遵循。
二、深入學習宣傳國家基本法律和自治區(qū)以及我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規(guī)。把學習宣傳國家基本法律和自治區(qū)以及我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規(guī)作為法治宣傳教育的基本任務。圍繞貫徹落實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發(fā)展理念和實現我市與全國全區(qū)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加強對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教育。在全社會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提高全民法律素養(yǎng),廣泛普及法律知識,促進全體公民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由法定、權依法使等基本法治理念。
三、推動全民學法尊法守法用法。以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為目標,組織我市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接受法治宣傳教育,大力推進全民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活動。加強農村和少數民族地區(qū)法治宣傳教育,著力提高農民法律素質和法治意識,積極探索農民法治宣傳教育方式途徑,健全農民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制度,完善農民法治宣傳教育工作長效機制,加大農村法治文化建設,進一步拓寬法治宣傳教育覆蓋面,促進法治宣傳教育廣度深度不斷延伸,形成全民積極參與學法用法生動格局。把崇法尚法作為法治宣傳教育的根本目標,引導公民努力學法、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在社會生產生活實踐當中大力弘揚法治精神,培育法治理念,樹立法治意識,共同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
四、充分發(fā)揮國家工作人員帶頭示范作用。建立健全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將法治教育納入干部教育培訓總體規(guī)劃,把依法辦事能力作為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的考核評價標準,提高國家工作人員法律素質。建立健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推動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深化司法體制機制改革,促進司法機關公正司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堅持把領導干部學法守法用法情況作為考核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重要內容,促進各級領導干部帶頭學法、模范守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
五、切實抓好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堅持抓早抓小、抓長抓常,及早重視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推動“計劃、教材、師資、課時”四落實,積極開展青少年學法用法法治課堂,強化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格局。加強現有的青少年反邪教陣地建設,不斷拓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發(fā)揮法治實踐引領作用,促進青少年樹立法治觀念、養(yǎng)成法治行為。
六、深入開展對外法治宣傳。繼續(xù)深化“邊關普法”,切實加強中越雙方在普法領域的交往與合作。加強邊關法治宣傳基礎設施建設,充分運用傳統(tǒng)、新興媒體等多種手段和方式,總結對外法治宣傳工作經驗,努力探索新形勢下我市對外法治宣傳工作特點和規(guī)律,增強對外法治宣傳實際成效,促進兩國邊民尊法守法,共同維護邊境地區(qū)穩(wěn)定。
七、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把法治文化建設納入全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拓寬延伸法治文化網絡,打造一批法治文化公園、法治文化廣場、法治文化長廊,加強法治文化作品創(chuàng)作推廣,開展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充分發(fā)揮法治文化在法治宣傳教育中的引領、熏陶作用,增強法治宣傳教育感染力。
八、努力實現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創(chuàng)新。認真總結30年來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經驗,遵循現代信息傳播規(guī)律,進一步更新工作理念,改進方式方法,努力提高法治宣傳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深入探索媒體公益普法和法官、檢察官、行政執(zhí)法人員、律師以案說法的途徑,充分發(fā)揮新媒體的作用,開展“互聯網+法治宣傳”行動,不斷開辟法治宣傳教育陣地。
九、深入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深入推進法治實踐,廣泛開展多領域、多層次、多形式法治創(chuàng)建活動,提高我市社會法治化治理水平。通過深化推進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yè)依法治理,深入開展“法治縣(市、區(qū))”“法治鄉(xiāng)鎮(zhèn)(街道)”“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法治中心戶”和“法治先進單位”創(chuàng)建活動,促進廣大干部群眾法治觀念明顯增強,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顯著提升,形成崇法尚法的社會氛圍。
十、繼續(xù)推行“誰執(zhí)法、誰普法”工作責任制。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執(zhí)法、誰普法”的原則,落實國家機關、政黨和人民團體、企事業(yè)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法治宣傳教育任務,制定普法責任清單,建立完善普法責任制度,形成黨委領導、人大監(jiān)督、政府實施、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普法工作格局。
十一、加強組織實施和監(jiān)督檢查。各級人民政府要積極開展第七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切實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組織和領導,強化工作保障,落實普法經費,依法納入同級預算予以保障,并根據地方財力逐年提高。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要充分運用執(zhí)法檢查、代表視察、專題調研、聽取和審議工作報告等方式,加強對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監(jiān)督檢查,保證本決議得到貫徹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