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95051
- 書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 作者:中國法制出版社
- 出版社:中國法制
- 出版時間:2024年1月
- 入庫時間:2024-1-11
- 定價:28
圖書內(nèi)容簡介
沒有圖書簡介
圖書目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guān)于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guān)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guān)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條、第三百四十二條、第四百一十條的解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guān)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條第一款的解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guān)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第一款的解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guān)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的解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guān)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章瀆職罪主體適用問題的解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guān)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guān)信用卡規(guī)定的解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guān)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guān)文物的規(guī)定適用于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古人類化石的解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guān)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guān)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fā)票規(guī)定的解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guān)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十條的解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guān)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條、第一百五十九條的解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guān)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的解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guān)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條、第三百一十二條的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guān)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九條第三款的解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guān)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四條第五款、第二百五十七條第二款的解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guān)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一條第二款的解釋
......
將現(xiàn)行刑法第165條、第166條、第169條對國有企業(yè)等相關(guān)人員適用的非法經(jīng)營同類營業(yè)、為親友非法牟利、徇私低價折股、出售企業(yè)資產(chǎn)犯罪擴大到民營企業(yè),同時立足民營企業(yè)發(fā)展中的情況和特點作出規(guī)定,為民營企業(yè)有效預防懲治內(nèi)部犯罪提供法律手段。進一步完善行賄罪從重處罰情形,對原規(guī)定進一步修改整合,準確、妥善劃定從重處罰情形。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修訂 根據(jù)1998年12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guān)于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2001年8月31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二)》、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三)》、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四)》、2005年2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五)》、2006年6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六)》、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七)》、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guān)于修改部分法律的決定》、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和2023年12月29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二)》修正)[1]
目錄
第一編 總 則
第一章 刑法的任務、基本原則和適用范圍
第二章 犯 罪
第一節(jié) 犯罪和刑事責任
第二節(jié) 犯罪的預備、未遂和中止
第三節(jié) 共同犯罪
第四節(jié) 單位犯罪
第三章 刑 罰
第一節(jié) 刑罰的種類
第二節(jié) 管 制
第三節(jié) 拘 役
第四節(jié) 有期徒刑、無期徒刑
第五節(jié) 死 刑
第六節(jié) 罰 金
第七節(jié) 剝奪政治權(quán)利
第八節(jié) 沒收財產(chǎn)
第四章 刑罰的具體運用
第一節(jié) 量 刑
第二節(jié) 累 犯
第三節(jié) 自首和立功
第四節(jié) 數(shù)罪并罰
第五節(jié) 緩 刑
第六節(jié) 減 刑
第七節(jié) 假 釋
第八節(jié) 時 效
第五章 其他規(guī)定
第二編 分 則
第一章 危害國家安全罪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三章 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秩序罪
第一節(jié) 生產(chǎn)、銷售偽劣商品罪
第二節(jié) 走私罪
第三節(jié) 妨害對公司、企業(yè)的管理秩序罪
第四節(jié) 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
第五節(jié) 金融詐騙罪
第六節(jié) 危害稅收征管罪
第七節(jié) 侵犯知識產(chǎn)權(quán)罪
第八節(jié) 擾亂市場秩序罪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權(quán)利、民主權(quán)利罪
第五章 侵犯財產(chǎn)罪
第六章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第一節(jié) 擾亂公共秩序罪
第二節(jié) 妨害司法罪
第三節(jié) 妨害國(邊)境管理罪
第四節(jié) 妨害文物管理罪
第五節(jié) 危害公共衛(wèi)生罪
第六節(jié) 破壞環(huán)境資源保護罪
第七節(jié) 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
第八節(jié) 組織、強迫、引誘、 容留、介紹賣罪
第九節(jié) 制作、販賣、傳播穢物品罪
第七章 危害國防利益罪
第八章 貪污賄賂罪
第九章 瀆職罪
第十章 軍人違反職責罪
附 則
第一編 總 則
第一章 刑法的任務、基本原則和適用范圍
第一條 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jù)憲法,結(jié)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jīng)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wèi)國家安全,保衛(wèi)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quán)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chǎn)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chǎn),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chǎn),保護公民的人身權(quán)利、民主權(quán)利和其他權(quán)利,維護社會秩序、經(jīng)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shè)事業(yè)的順利進行。
第三條 法律明文規(guī)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guī)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第四條 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quán)。
第五條 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根據(jù)1996年3月17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guān)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jù)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guān)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根據(jù)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關(guān)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三次修正)
目錄
第一編 總 則
第一章 任務和基本原則
第二章 管 轄
第三章 回 避
第四章 辯護與代理
第五章 證 據(jù)
第六章 強制措施
第七章 附帶民事訴訟
第八章 期間、送達
第九章 其他規(guī)定
第二編 立案、偵查和提起公訴
第一章 立 案
第二章 偵 查
第一節(jié) 一般規(guī)定
第二節(jié) 訊問犯罪嫌疑人
第三節(jié) 詢問證人
第四節(jié) 勘驗、檢查
第五節(jié) 搜 查
第六節(jié) 查封、扣押物證、書證
第七節(jié) 鑒 定
第八節(jié) 技術(shù)偵查措施
第九節(jié) 通 緝
第十節(jié) 偵查終結(jié)
第十一節(jié) 人民檢察院對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
第三章 提起公訴
第三編 審 判
第一章 審判組織
第二章 第一審程序
第一節(jié) 公訴案件
第二節(jié) 自訴案件
第三節(jié) 簡易程序
第四節(jié) 速裁程序
第三章 第二審程序
第四章 死刑復核程序
第五章 審判監(jiān)督程序
第四編 執(zhí) 行
第五編 特別程序
第一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程序
第二章 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
第三章 缺席審判程序
第四章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違法所得的沒收程序
第五章 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的強制醫(yī)療程序
附 則
第一編 總 則
第一章 任務和基本原則
第一條 為了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根據(jù)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證準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權(quán),保護公民的人身權(quán)利、財產(chǎn)權(quán)利、民主權(quán)利和其他權(quán)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shè)事業(yè)的順利進行。
第三條 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zhí)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guān)負責。檢察、批準逮捕、檢察機關(guān)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guī)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guān)、團體和個人都無權(quán)行使這些權(quán)力。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guān)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guān)規(guī)定。
……
[1]刑法、歷次刑法修正案、涉及修改刑法的決定的施行日期,分別依據(jù)各法律所規(guī)定的施行日期確定。
中國法制出版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主管主辦的中央級法律類專業(yè)出版社,是國家法律法規(guī)標準文本的權(quán)威出版機構(gò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