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代雄 ]——(2012-2-23) / 已閱17307次
[17]Vgl.Brox/Walker,Besonderes。樱悖瑁酰欤洌颍澹悖瑁簦常常粒酰妫欤,Verlag C.H.Beck,München,2008,S.426.
[18]參見王澤鑒:《債法原理(1):基本理論·債之發(fā)生》,中國政法大學(xué)出版社2001年版,第354頁。對此有學(xué)者持相反觀點,認(rèn)為在不當(dāng)無因管理的情形中,管理人的責(zé)任并非侵權(quán)責(zé)任,而是債務(wù)不履行責(zé)任。參見姜戰(zhàn)軍:《未成年人致人損害責(zé)任承擔(dān)研究》,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08年版,第190頁。
[19][20]參見邱聰智:《從侵權(quán)行為歸責(zé)原理之變動論危險責(zé)任之構(gòu)成》,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06年版,第260-266頁,第263-266頁。
[21]從語義上看,《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quán)責(zé)任法》第89條規(guī)定的“堆放”、“傾倒”都屬于有過錯的行為,而“遺撒”則可能是有過錯行為,也可能是無過錯的行為,如某人運輸之物品意外遺落于公路上,造成事故致他人損害。
[22]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第1款第2項的規(guī)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cè)、行人之間發(fā)生交通事故,機動車一方?jīng)]有過錯的,承擔(dān)不超過10%的賠償責(zé)任。
[23]參見[德]鮑爾、施蒂爾納:《德國物權(quán)法》(上),張雙根譯,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17頁;謝在全:《民法物權(quán)論》,中國政法大學(xué)出版社1999年版,第931頁;[日]近江幸治:《民法講義II:物權(quán)法》,王茵譯,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6年版,第136頁。
[24]Vgl.Deutsch/Ahrens,Deliktsrecht,Carl Heymanns。郑澹颍欤幔,Kaln,2009,S.162;Esser/Weyers,Schuldrecht,Bd.II,BesondererTeil,C.F.Müller。剩酰颍椋螅簦椋螅悖瑁澹颍郑澹颍欤幔,Heidelberg,1984,S.544.
[25]Vgl.PWW/Schaub,§827Rn.2.
[26]Vgl.BSK ZGB。桑拢椋纾欤澹颍牛纾纾澹睿猓澹颍纾澹颍椋,Art.18N20;BSK OR。桑樱悖瑁睿洌澹颍椋睿粒颍簦担福危常
[27]See。裕瑁濉。茫椋觯椋臁。茫铮洌濉。铮妗。簦瑁濉。危澹簦瑁澹颍欤幔睿洌,translated。猓。龋幔睿蟆。祝幔颍澹睿洌铮颍,Richard Thomas。Γ桑幔睢。茫酰颍颍樱酰恚睿澹,Kluwer。蹋幔鳌。桑睿簦澹颍睿幔簦椋铮睿幔,2009,p.685.
[28][40]參見[德]克雷斯蒂安·馮·巴爾:《歐洲比較侵權(quán)行為法》(上),張新寶譯,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04頁,第97-100頁。
[29][30]參見[意]彼德羅·彭梵得:《羅馬法教科書》,黃風(fēng)譯,中國政法大學(xué)出版社1992年版,第43-44頁,第44頁。
[31]參見D.4,3,13,1;D.47,2,23,2;D.44,4,4,26;D.50,17,111pr.;[古羅馬]蓋尤斯:《法學(xué)階梯》,黃風(fēng)譯,中國政法大學(xué)出版社1996年版,第276頁。
[32]Vgl.C.F.Koch,Allgemeines。蹋幔睿洌颍澹悖瑁簟。妯梗颉。洌椋濉。校颍澹酰螅螅椋螅悖瑁澹睢。樱簦幔幔簦澹,Thl.1,Bd.1,4.Aufl.,Verlag von。剩牵酰簦簦澹睿簦幔,1862,S.374.;Moriz。觯铮睢。樱簦酰猓澹睿颍幔酰悖,Das。幔欤欤纾澹恚澹椋睿澹蟆。猕梗颍纾澹颍欤椋悖瑁濉。牵澹螅澹簦猓酰悖琛。觯铮怼。保剩酰睿椤。保福保,Bd.3,Verlag。觯铮睢。疲颍椋澹洌颍椋悖琛。停幔睿祝椋澹,1858,S.525-527.
[33]Vgl.Hepp,Die。冢酰颍澹悖瑁睿酰睿纭。幔酰妗。洌澹怼。牵澹猓椋澹簦濉。洌澹蟆。茫椋觯椋欤颍澹悖瑁簦,C.F.Osiander,Tübingen,1838,S.123.
[34]See Christian。裕瑁铮恚幔螅椋酰,Larva legis。粒瘢酰椋欤椋幔濉。洌澹簦颍幔悖簦帷。幔悖簦椋铮睿椤。洌濉。洌幔恚睿铩。洌幔簦铩。颍澹悖澹穑簦幔濉。椋睢。妫铮颍椋蟆。纾澹颍恚幔睿铮颍酰,translated。猓。停幔颍纾幔颍澹簦龋澹鳎澹簦,Hart。校酰猓欤椋螅瑁椋睿纾希妫铮澹颍洹。幔睿洹。校铮颍簦欤幔睿洌玻埃埃,pp.5-46.
[35]Vgl.MünchKomm/Wagner,§827Rn.1.
[36]Vgl.Esser/Schmidt,Schuldrecht,Bd.I,Allgemeiner。裕澹椋欤叮粒酰妫欤茫疲通梗欤欤澹颉。剩酰颍椋螅簦椋螅悖瑁澹颉。郑澹颍欤幔,Heidelberg,1984,S.370;Brox/Walker,Besonderes。樱悖瑁酰欤洌颍澹悖瑁,33.Aufl.,Verlag C.H.Beck,München,2008,S.492.
[37]參見王利明:《自然人民事責(zé)任能力制度探討》,《法學(xué)家》2011年第2期。
[38]參見薛軍:《走出監(jiān)護(hù)人“補充責(zé)任”的誤區(qū)———論〈侵權(quán)責(zé)任法〉第32條第2款的理解與適用》,《華東政法大學(xué)學(xué)報》2010年第3期。
[39]See Samuel。校酰妫澹睿洌铮颍,De jure。睿幔簦酰颍幔濉。澹簟。纾澹睿簦椋酰怼。欤椋猓颍椤。铮悖簦,the。簦颍幔睿螅欤幔簦椋铮睢。铮妗。簦瑁濉。澹洌椋簦椋铮睢。铮妗。保叮福福猓。茫龋希欤洌妫幔簦瑁澹颉。Γ祝粒希欤洌妫幔簦瑁澹,Clarendon。校颍澹螅,Oxford,1934,pp.38-40.
總共3頁 [1] [2] 3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