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作出的《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大問題的決定》是黨中央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制定的重要戰(zhàn)略部署。黨的十七大報告進一步指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而實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應有之義。人民法院的根本職責就是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wěn)定,保障經濟發(fā)展,進而促進社會和諧,實現(xiàn)公平正義。2007年1月,最高人民法
院發(fā)布了《關于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見》,要求全國法院以化解社會矛盾為切入點,以確保社會穩(wěn)定為著力點,以維護群眾利益為出發(fā)點,以維護司法公正為立足點,加強司法保障,努力為社會提供安定有序的社會環(huán)境和公正高效權威的法治環(huán)境。
為了從理論上進一步研討人民法院在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司法保障的過程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 可行性的對策建議,努力形成一批見解深刻、思路明確、措施具體的研究成果,總結審判實踐經驗,促進法學理論同審判實踐相結合,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更好地完成審判工作任務,由最高人民法院主辦,國家法官學院、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和人民法院出版社聯(lián)合承辦的第十九屆全國法院學術討論會組 織委員會決定以“司法解決糾紛的對策與機制研究”作為全國法院第十九屆學術討論會的中心議題并在全國范圍內征集論文。
征文通知自今年2月5曰發(fā)出后,得到全國各級法院廣大法官和法律界其他人士的積極響應。截止2007年8月31日,本屆學術討論會辦公室共收到各高級人民法院、新疆建設兵團分院以及解放軍軍事法院推薦的優(yōu)秀參賽論文1346篇以及社會人士參賽論文32篇。根據(jù)“依靠專家、發(fā)揚民主、擇優(yōu)舉薦、公正合理”的原則和論文評選規(guī)則與程序,經過評委認真負責、客觀公正的嚴格評選,共評出一等獎6篇,二等獎100篇,三等獎152篇,優(yōu)秀獎203篇。這些論文涉及民商事、行政、刑事案件審理中的疑難問題,民行交叉與刑民交叉案件,刑事附帶民事案件審判與執(zhí)行,證據(jù)規(guī)920的適用,方便訴訟與防止濫用司法資源機制探討,司法統(tǒng)計方法科學化探討,人民法院裁判文書制作,公益訴訟,司法救助制度,司法透明的制度保障等范圍。限于篇幅,我們僅將獲得一、二等獎的論文結集出版,定名為《司法解決糾紛的對策與機制》。
本書的作者絕大多數(shù)來自全國各級人民法院,他們長期從事審判工作,具有一定的法學理論水平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本書所收集的論文是他們結合我國依法治國的進程和審判工作實踐,對當前審判工作中出現(xiàn)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進行的理論探討和理論概括。作為學術上的討論,本書的作者所闡述的觀點,不僅在理論上為人民法院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和完善我國的法律制度開闊了思路,同時,對人民法院進行深層次的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當然,書中有些文章的觀點仍有待于進一步探討,有些內容的研究尚需進一步的拓展,但作者理論聯(lián)系實際、勇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還是值得肯定的。我們也希望本書的出版能夠拋磚引玉,對社會生活中出現(xiàn)的各類糾紛的公正解決和我國法律制度的完善起到一定的借鑒和指導作用。
借此機會,我們向給予本次學術討論會大力支持的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表示衷心的感謝!
全國法院學術討論組織委員會辦公室
二00七年十一月十日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